好一段時間以前,寫了一篇有關選擇詩歌時在音律方面要考慮的東西。幾天前我在網上(約沙法敬拜團)看到一篇討論區的文章,是談詩歌內容的,很值得一讀,特在此分享,摘錄如下 (請按此連結) –
關於 markshia這篇文章講到: 彈琴就像看食譜做菜一樣,讓我聯想另一件事,跟大家分享。
最近我拿一片我很推薦的CD詩歌介紹給我朋友;聽完後問他心得,他說這CD很好,聽了很感動等等不錯的讚賞,不過後來他說的也提醒了我。他說:
「整張專輯講到歡迎聖靈、與主親密的同在,神知道我的心、瞭解我、醫治我;那種感覺真的很甜美;然而似乎缺少了什麼...」
他繼續說:「好像一整卷CD都是小菜,開胃菜,主菜好像還沒搬出來。」
我問他什麼是主菜,他說:「例如十字架、寶血、得勝、品格練淨、異象等等」
我思考了一下,我知道他說的是正確的,即時他對音樂技巧不懂很多,卻給我體驗和反省。
聖靈使用以前的福音詩歌,也使用現在的創作詩歌,我們這器皿(瓦器),能被神使用,真是恩典,數說不盡。
願神祝福看此文章的人
神愛我們,差祂的獨生子耶穌到世上,為我們的緣故被釘十架、受死、三天後復活,戰勝死亡,使我們罪得赦免,重新與神和好,並有天國的盼望 -- 這是我們信仰的核心(你記得「四個屬靈的原則」嗎?)。
我聽過弟兄姊妹說,【生命聖詩】好悶,歌詞與音又不夾(這是因為原本是用普通話唱的,因此用廣東話唱就會怪怪的),很難投入。【生命聖詩】年代久遠,在音樂風格上的確與我們日常接觸的音樂格格不入,但是,它豐富的內容是跨越時間的。如果你有留意,大部份的詩歌都有完整的訊息而且具有層次性 – 神的創造和偉大、神的慈愛和公義、我們的認罪、主耶穌犧牲的愛、復活得勝、我們立志跟隨主、永生的盼望等等。我覺得現代詩歌的歌詞內容比較集中,可能一首歌的重點只有一兩個,透過反覆頌唱而深入人心,這也沒有不對的地方,音律和風格上的現代化,也有助我們投入頌唱。但是,我覺得大家在挑選詩歌時也不妨多想一想:詩歌的內容是不是只有開胃菜?有足夠的主菜嗎?
(最後,請不要誤會,我不是說要大家在團契時領唱【生命聖詩】!)
By Eugenia